E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分享中国智慧 携手探索未来︱苏交科出席COP30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25-11-17

17633508688361476glA.jpg


      在《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的历史性时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拉开帷幕。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成员及各领域专家,共同致力于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落实。在这场备受世界瞩目的气候盛会上,苏交科集团系统展示了驱动交通与城市系统性变革的零碳解决方案,为全球低碳发展贡献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

 

聚焦“中国角”

推动交通系统零碳转型


      COP30“中国角”作为展示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成果的重要平台,自启幕以来已成功举办多场高质量边会。其中,“推动绿色创新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边会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国合会委员、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赵英民,联合国副秘书长豪尔赫·莫雷拉·达席尔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马尔代夫旅游与环境部气候司司长阿姆贾德·阿卜杜拉等嘉宾出席会议。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何淼作主题报告。


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何淼

 

      何淼书记在“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应用:助力全球绿色转型”主题环节,发表了题为《高速公路与能源融合技术发展及展望》的专题报告。他介绍,苏交科提出了可以支撑电动车爆发式增长的新型高速公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以全自主知识产权“能碳大脑+能源网关+电能路由器”产品为核心,研发了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智慧增容与能源精细化调度技术,显著降低了电力增容成本、提升了绿电消纳比例。该技术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案例等奖项,并在中国多地成功实践,推动公路基础设施网与能源基础设施网的深入融合,为打造近零碳运输廊道提供有力支撑。


17633509586374658D3i.jpg1763351020450968A7cf.jpg
1763351397187796LmGj.jpg1763351385997940h9pd.jpg


     苏交科的创新成果展示同样成为“中国角”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绿色交通云平台作为双碳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展示了为交通系统提供全链条碳管理智慧支撑的能力;交能融合解决方案,则生动呈现了其在构建近零碳高速公路生态方面的前瞻理念与实施路径。两项方案基于务实的技术积累与明确的应用方向,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深入交流,成为现场专业对话的重要载体。

 

17633516314017658OHA.png

 

拓展应用维度

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的“运河城市低碳发展与韧性建设”主题边会上,苏交科进一步展示了技术解决方案的广泛适用性。本次会议由WCCO秘书长陈玲春主持,汇聚了扬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焦庆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秘书长、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全球赋能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GeSI)首席执行官Luis Neves,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王晓光等领导嘉宾。


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何淼


      何淼书记在分享中,围绕运河城市这一典型场景,系统阐释了公司在绿色低碳与城市韧性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结合在基础设施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与实践探索,苏交科构建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交通领域,公司依托“多式联运数字平台”与智慧能源系统,打通公路、水路与铁路的运营与能源壁垒,推动传统交通节点向零碳智慧枢纽转型;在城市安全领域,则通过构建城市生命线工程体系,实现对桥梁、管廊等关键设施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全面提升城市防灾韧性。该系统性解决方案充分展现苏交科在跨领域集成与多维治理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全球滨水城市与历史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范式。

 

深化全球合作

共建行业发展新生态

 

      在COP30这一汇聚全球共识的平台上,苏交科立足自身实践,不局限于技术展示,更着眼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提出了三项战略性核心倡议:协同创新,诚邀全球同仁共建“电气化公路国际联合实验室”,攻克新型储能、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规则共建,推动中国成熟的“交能融合”实践上升为国际标准;示范引领,联合打造“电气化公路”、“近零碳运输廊道”等全球示范项目。

      苏交科将继续以创新技术应对气候挑战,并期待与全球伙伴深化协作,共同擘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我们愿以专业智慧贡献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