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2年,每年度评选一次,作为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奖项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行业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奖项。
201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达551项,共评选出169项获奖项目。苏交科集团申报的《服役桥梁桩基础承载力检测评定方法研究》荣获一等奖,《自承重异步施工宽幅大跨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高速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与长期服役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重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机理与路基路面一体化处置技术研究》获二等奖。
一等奖服役桥梁桩基础承载力检测评定方法研究
我国公路事业发展已从“重建轻养”过渡到目前的“建养并重”阶段。在公路扩建桥梁加宽、既有桥梁桩基利用、服役桥梁专项评估等工作中,均涉及到桩基础承载力性状的检测评估事项。以往对服役桥梁桩基础如何检测和评价,缺乏合理有效的检测手段及评价方法,多年来一直是公路行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为满足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题立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现场调查、理论研究、模型试验、现场监测、实例验证等,建立了服役桩基础的承载力验算和评估方法,提出了服役桩基础承载力测试技术指标和要求,并建立承载力监测系统和相关大数据库,从而形成了服役桩基础的承载力验算和评估的技术体系。
课题研究成果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服役桩基承载能力检测评定的技术难题,保障了服役桥梁的安全健康运营,满足了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实现了公路事业的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该课题研究成果已在多个实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并逐步推广到了水运码头、市政桥梁、房建基础等行业领域中。
二等奖自承重异步施工宽幅大跨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课题充分考虑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的结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适用于宽幅大跨径的波形钢腹板自承重异步悬臂施工方法。与传统的全断面悬臂施工相比,施工作业面由1个增加至4个,且无垂直工作面,施工工期缩短30%,安全风险降低了70%;挂篮简化为简易的作业平台,重量减轻52%,高度降低90%以上,稳定性好、行走安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经行业专家组鉴定,课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提出的变截面剪应力简化计算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研究成果已成功指导了依托工程宁波明州大道奉化江大桥的建设施工。
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在中大跨径桥梁中的技术优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等奖高速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与长期服役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与长期服役性能的限制条件和瓶颈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历经8年,在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计算方法与预估模型、旧路处治与拓宽路面服役性能提升设计方法、品质评价方法及标准等技术领域,研究总结形成高速公路改扩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与长期服役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课题研究成果先后应用于宁宣高速公路联网改建工程、苏州市312国道西段改扩建工程、泰镇高速公路镇江新区至丹阳段路面工程、镇江市312国道城区改线段工程、江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过应用,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工程能耗,并降低废气排放,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益,结合运营期路面性能观测结果,采用相关节能减排技术的路面抗车辙性能与结构承载力显著优于一般路段。该研究成果既能够显著降低能耗与排放,也能提升路面服役性能、延长寿命的效益。此外,本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改扩建工程旧路处治与拓宽路面结构设计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等奖重载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机理与路基路面一体化处置技术研究
课题组历经系统研究和长期工程实践,建立了适用于干线公路车辙病害的路基路面一体化防治技术,实现了车辙“机理-预测-防治”全过程的关键技术突破。课题涉及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失稳时机研判与路基路面综合处治技术,实现了车辙防治技术的革新,在干线公路车辙发展失稳时间节点预测方法、车辙预防技术及处治技术上均较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课题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江浙及相邻地区干线公路路基建设筑路材料紧缺及路面车辙病害防治的难题,推动了车辙病害处治技术的革新。实现了钢渣在公路工程高附加值规模化运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目前钢渣利用率低下带来的系列环境问题,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