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苏交科|【助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江苏省首个公路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基地正式揭牌使用
2020-01-21
      近日,“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基地”(以下简称“试点基地”)正式揭牌、投入使用,并计划依托工程园区段项目,培育适应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苏州工匠”,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工匠力量。苏交科集团为该试点基地的示范创建提供全过程策划、创建、推广等一体化服务。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一线工人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响应国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苏交科集团积极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工程部、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312国道苏州东段改扩建工程园区段项目,率先打造了江苏省首个公路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基地。
      该项目旨在从提升工人尊严、素质、素养等要素入手,提升工人技能素质和自身职业竞争力,同时关注一线工人权益,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使其完成从“工”到“匠”的转变。
 
基地亮点
让工地像“家”——打造人性化产业工人生活园

      围绕“集中化布局、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三大理念,像建设家园一样建设项目驻地,切实提升一线员工的幸福指数,从源头上消灭驻地安全风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驻地注重工人生活及人性化需求,除传统驻地建设内容外,还设置了24小时智能售药机、工地健身房、员工超市、阳光晾衣棚、足球篮球场等基础设施,搭建了工地文化休闲长廊;考虑到施工单位中外地工人较多,驻地还设立了亲子乐园,便于工地职工与子女团聚时共享亲子时光。
先做“学生”再上岗——打造系统性产业工人孵育区
      工人进入孵育区后,将经历进场登记、健康体检、多媒体教学考试、实操培训考核、安全体验等环节。孵育区还将负责工人日常的安全质量和执业技能的教育交底、师徒制培养、培训考核取证工作,努力把普工培育成技术工、把新手培育成熟练工,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教学与考试结合、多媒体智能化教学工具应用等方式,实现由农转工,由工人变工匠。
      基地还与河海大学、苏州市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合作,凡是在本项目孵育区基地完成技术培训、考试合格者,均颁发社会通用的专业技术工种执业证书。后期,基地还计划与偏远山区等地区的贫困县进行对接,对贫困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为技术精准扶贫,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严把工程最后“一公里”——打造标准化产业工人工作区

      推进场站建设标准化,打造标准化施工作业区、封闭式与实名制管理、运用“一卡通”进行生产区、住宿区辅助管理、工点工厂化布置、推行“班组作业标准化首件制”、“三检制”、班组“周考核”、“月评比”、进行6S班组管理、实现实施有标准、施工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旨在让细节成为一种习惯,让标准成为一种要求。
发挥“桥头堡”作用——打造先进性工会党建联席保障制度

      开展党员“创岗建区”、“党员先锋工程”,建立联合支部,制定“支部建在项目上、岗位设在一线上、党旗飘扬在工地上”工作机制以及项目创新工地党支部组织方式和组织结构,从综合层面组织协调工地党组织的活动开展,组织联合支部党员参与“一月一主题”行动,划分党员责任区,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与园区工会联合,提升工会在项目建设中对一线工人的保障性与覆盖性。打造网上服务职工工会平台,在劳动防护、工资发放、职业病防治、定期体检、商业保险、继续教育等方面提供帮助,实现网上维权帮扶等,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产业工人工会服务新通道。
记录“工匠”成长每一步——打造动态性产业工人基础数据库

      利用大数据和云平台,建立起完善健全、结构清晰、数据准确、动态管理的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保证及时准确地掌握产业工人的分布变化、思想动态、技术技能水平、生产生活状况等。结合孵育区的考核工作,完成产业工人的激励认证;计划打造苏州市首个公路工程产业工人储备认证系统,将个人成长信息同步更新,以技能得分和信用度等指标进行评比,方便后续项目在选择施工班组时进行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