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交流会现场
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更加追求质量、健康、生态、协调的目标,城市居住环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次会议紧扣这一热点问题,围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等内容,展开10个项目课题的讨论。其中,铜仁市火车站站前交通枢纽建设工程设计、厦门市溪东路(翔安南路-机场快速路段)工程设计致力于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障交通出行顺畅;横江大道(纬三路至城南河段)景观照明方案设计研究、百花环湖路项目技术总结、泰安市大汶河中游高新区段湿地生态保护工程设计,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水环境的治理,设计中融入了休闲、游赏环境的打造,优化了城市夜景照明,打造出一个美观宜居的城市景观环境;高普陇水库勘察设计项目则是充分体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为其他项目提供指导和参考。
演讲者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展示设计成果,分享项目心得和经验。此次技术交流会以实践案例为着眼点,分享前沿技术、探讨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市政院城市环境等方面的设计水平及品牌项目的打造。
案例展示
01
贵阳市百花湖项目
该项目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及人文资源多样性,实现了环湖路提等改造及慢行系统的建设,融入国际马拉松A1类赛道设计内容,引入山地旅游、水上运动的理念,打造了深入人心的百花湖景区形象,为游人及沿线居民提供快速抵达、漫步观景、休闲运动的游赏体系,达到内通外联的可达性效果。
▲ 国际马拉松A1类赛道设计
▲ 苗寨风情驿站
02
泰安市大汶河中游高新区段工程
作为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该项目针对水环境治理、防洪安全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表面流人工湿地、旁道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生态驳岸、湿地生境修复技术、湿地生物修复技术等一系列的系统性工程,实现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谐发展。
▲ 打造“生态沟渠+鱼塘湿地+植被缓冲带”的生态鱼塘模式,在净化带里播撒鱼苗,采用“人放天养”的自然修复手段
▲ 种植芦苇、芒草、金鱼藻、再力花,修复河流湿地,净化水源、保持水土、缓解温室效应
▲ 引入溪流,补植杨树林,种植水生植物,增加场地的参与性,恢复场地的生态多样性
03
铜仁市火车站站前交通枢纽改造项目
该工程的改造采用三层组合型枢纽互通的方式,人行过街改为地下通道,充分利用桥下空间,解决了五路交叉拥堵的现状,分离了主流向的交通流,优化了进出站交通组织,既能满足交通功能,又能保障施工过程中道路畅通,减少动迁。
▲ 铜仁火车站站前交通枢纽推荐立交方案
04
厦门市溪东路(翔安南路-机场快速路段)
厦门市溪东路(翔安南路-机场快速路段)是厦门翔安国际机场集疏运体系对外的主要通道之一,项目充分借鉴国内的成功经验,解决了吹填区软基处理问题。溪东跨海大桥方案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慢行通道的建设,实现了景观休闲功能,并成功申请双层桥梁外观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