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苏交科|【奋斗者风采】远赴异国 诠释“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

2019-09-30
      哈萨克斯坦TKU公路改造工程属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路一带”倡议高度契合,是中哈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工程。该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东部,路线全长约767公里,苏交科主要承担中心试验室组建运营、设计管理及咨询服务工作。2017年项目立项后,苏交科交规院道二所的陈红斌便与同事杨兆国、陈博前往哈国,开启了长时间的驻外之旅。
 
跋涉项目一线  诠释“工匠精神”
▲ 哈萨克斯坦TKU公路改造工程项目图
      陈红斌是项目组在现场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主要职责是为哈国设计院提交的设计文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对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进行辅助性的项目管理,推进各阶段工作的开展。这是交规院道二所的首个海外项目,也是他参与的第一个海外工程,他和项目组面临着两国在公路工程类规范上的巨大差异、设计习惯和工作流程不适应以及哈国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等各种挑战。为此,交规院总工办组织技术力量,多次赴现场调研或开展后方研讨,为确定方案整体设计思路、技术方案的咨询方法、项目管理的关键控制因素提供意见。
▲ 项目团队深入现场调研
      一次现场考察时,集团副总工程师王瑞虎通过目测、手捻、口尝等方法,对冻土、过湿土、盐渍土、液化土、泥石流、风吹雪病害的分布范围作出了非常具体的初步判定,并指导大家如何判别。“王总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后来不但经常会用到这些判别方法,还会要求自己像他一样严谨细致,因此也慢慢改变了哈国设计院对中方的态度。”陈红斌如是说。一次次亲历现场的调研,一次次难题的成功攻克,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陈红斌和项目组同事们将苏交科人的汗水倾注在这里的各个角落。
 
不畏困难  砥砺前行
      “起初我觉得可以通过TKU公路改造工程增添海外工作经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视野,内心充满了兴奋和期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陈红斌明显感受到了远大理想和现实能力的差距,看似无解的难题接踵而至,早期的兴奋迅速被挫败感打败。
▲ 驻外期间,陈红斌的心态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项目初期,项目组在中国设计思路下完成的技术方案始终不被哈国业主认可,业主甚至连续通过“预算不能超过工可”,“人为设定完工比例”等会议,强制要求中方按其规定执行。业主人为干预哈国人、材、机的信息价格,引起中方的强烈不满,陈红斌的热情也被沮丧取代。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陈红斌意识到应对各种无法预知的问题是在哈国运营项目的一大挑战,一味地消极处理无法正常推进项目,他开始调整心态并积极开导项目组同事,面对两国在标准、流程等方面的差异要学会适应,对于不能退让的原则问题也要据理力争。经过项目组的调整和努力,最终技术方案通过了哈国业主的审核。
      陈红斌深知,没有一份工作是可以随便糊弄的,不能总是夸大自己的困难,小看自己的毅力,唯有努力和坚持才能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上各种未知的困难依然存在,但心态的转变已经可以让他沉着应对。
 
驻外516个日夜  家人成为后盾
      自2017年6月5日被外派到项目上,至2019年9月,陈红斌已累计驻守哈国516天,连续两年春节没有回家过年,长期驻外让他的家人产生了不满情绪。一次孩子久病未愈,妻子情绪低落,坚持要陈红斌回家,他虽然心里着急,但也知道自己丢下工作回去并不能让孩子立即康复, 只能心怀愧疚地不断安慰妻子。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新的生活状态一度让他的家庭矛盾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后来在与妻子的一次深谈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项目、这份工作的坚持,妻子被他坚定的信念打动,开始尝试理解丈夫。陈红斌也邀请她认识同事的妻子,鼓励她们成为朋友,这样丈夫们在海外工作时,妻子之间也能互相理解、互相照顾。
▲ 2019年春节项目组驻守哈萨克斯坦,共同庆祝春节
      如今,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状态,家人的支持成为他在外拼搏最坚强的后盾。陈红斌妻子说,“我最希望的还是你能回南京工作,但我更知道你远行的目的所以也能理解和支持。但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以后能时不时回来一趟,不要一走就是几个月,每次回来闺女都长高很多。”